蔚来、小米双双辟谣:与富国银行茅某某资金转移传闻纯属捏造,已启动法律追责
谣言溯源:虚构跨境保理项目,恶意关联企业
8月7日起,部分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匿名帖子,声称“美国富国银行高管茅某某操盘跨境保理项目,以融资名义为小米、蔚来等中国企业转移资金至海外”。该谣言进一步渲染称,涉事企业通过复杂佣金结构规避监管,涉及金额高达百亿美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7月2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发言人郭嘉昆曾证实,富国银行员工茅晨月因涉及中方在办刑事案件,被依法采取限制出境措施。部分造谣者刻意将这一司法个案与企业正常业务关联,编造不实信息。
企业回应:零合作记录,全面取证追责
蔚来汽车于8月8日晚间通过新浪科技独家回应称:“蔚来与富国银行及茅某某没有任何形式的合作或接触,相关言论严重失实。”公司强调,已对谣言传播链条进行技术取证,并将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造谣者刑事责任。
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同日发布朋友圈声明:“经核实,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未与富国银行及‘茅XX’开展任何业务合作,连基础接触均不存在。”他透露,小米法务部已完成谣言传播路径分析,首批司法材料已提交至北京互联网法院。
法律行动:平台责任与个人追责并行
据知情人士透露,此次谣言涉及多个百万粉丝级自媒体账号,部分内容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企业高管访谈画面。小米、蔚来联合律所已向微信、微博等平台发送律师函,要求48小时内披露造谣账号实名信息。
“这不仅是企业名誉权问题,更涉及金融安全类谣言对市场秩序的干扰。”北京某律所合伙人指出,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一条及《网络安全法》,编造传播虚假金融信息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,平台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或需承担连带责任。
行业警示:企业舆情应对进入“技术战”阶段
此次事件中,小米、蔚来均展现出快速响应能力:
- 技术溯源: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定谣言传播证据链;
- 司法前置:在正式起诉前向法院申请“行为保全”,要求造谣者立即停止侵权;
- 舆论引导:同步在官网、社交媒体发布双语辟谣声明,覆盖国内外受众。
“传统公关模式已无法应对AI时代的谣言攻击。”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分析,企业需建立“监测-研判-处置-修复”的全链条舆情管理体系,尤其要重视对深度伪造内容的识别能力。
监管动态: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整治
就在企业辟谣当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《关于开展“清朗·优化营商网络环境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明确将“捏造涉企虚假信息”列为重点打击对象。通知要求,对编造传播虚假金融信息、恶意关联司法个案的行为,平台需在2小时内下架相关内容并上报监管部门。
“此次专项行动首次将‘企业正常经营与司法案件关联造谣’纳入规制范围。”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,这标志着我国网络信息治理从“事后追责”向“事前预防”转型。
企业呼吁:共建清朗网络空间
蔚来在声明中强调: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来之不易,任何恶意抹黑都将损害行业整体利益。”小米集团则呼吁:“欢迎社会各界监督,但对捏造事实的行为零容忍。”
截至8月9日18时,微博、抖音等平台已对#小米蔚来资金转移#话题进行降权处理,相关谣言内容搜索量下降92%。这场由AI技术催生的谣言风波,再次为数字化时代的企业声誉管理敲响警钟。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